earticle

논문검색

고전시가를 통하여 본 고대 중국인의 생사관과 그 문학적 역할

원문정보

The View on 'Life & Death' and it's literature functions in Chinese Ancient Poetry

양회석

피인용수 : 0(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초록

중국어


按照对‘生’與‘死’的不同认识, 生死观可分为‘自在’(an sich)生死观、 ‘自为’(für sich)生死观和‘自在自为’(an und für sich)生死观。 生死观的区别就造成对‘死’的不同态度, 如永生追求型、 现世享受型、 死而不朽型和造化顺应型。 根据它们来研究诗经、 古诗十九首、 陶渊明的诗, 就会发现各種各样的生死观。《诗经》里的作品对‘生’的关心远胜于对‘死’的关心, 又以‘自在’生死观为主, 因而对待‘死’的文学态度不太明显。 ‘自为’生死观和现世享受型态度只在少数作品當中可见其苗头。古诗十九首比《诗经》更积極地表现出生死观。 其十一表现出死而不朽型态度和‘自在自为’生死观的苗头, 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五首诗都吟咏着‘自为’生死观和现世享受型态度。陶渊明是比任何人更加认真、 激烈地探讨生死问题的作家。 尤其<形影神>三首表现出, 他超越‘自为’生死观和对‘死’的幾種态度而达到‘自在自为’生死观和造化顺应型态度的过程。总而言之, 从《诗经》、 古诗十九首到陶渊明的诗, 生死问题在作品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生死观和对‘死’的态度也越来越成熟了。 我们不能确定到底是生死观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还是诗歌的发展造成了生死观的成熟。 不过, 陶渊明对‘生死’的思考和实践确实在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背後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목차

1.
 2.
 3.
 4.
 5.
 6.
 參考文獻
 中文摘要

저자정보

  • 양회석 전남대학교 인문대학 중어중문학과 교수

참고문헌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함께 이용한 논문

      ※ 원문제공기관과의 협약기간이 종료되어 열람이 제한될 수 있습니다.

      0개의 논문이 장바구니에 담겼습니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