원문정보
초록
중국어
本文通過對《漢書⋅藝文志》和《隋書⋅經籍志》在圖書分類方法上的分析, 闡述了兩志的異同, 幷由此揭示出中國古代目錄學的發展和變化過程。 硏究的對象限定于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和隋書經籍志子部文獻, 主要考察的是從《漢志》到《隋志》500多年的時間里所發生的學術上的變化。 《漢志》和《隋志》是中國現存的兩部里程碑式的史志目錄書, 它比較准确地反映出了諸子百家的學術流變。 但是, 各家文獻的演變幷不相同, 文獻與所反映的學派的關係也有所區別。 《漢志》和《隋志》在圖書分類方法上雖然都取法于劉歆的《七略》, 但存有着一定的差異。 《漢志》將圖書分爲“六藝略”、 “諸子略”、 “詩賦略”、 “兵書略”、 “數術略”、 “方技略”六大類, 這基本上是對劉歆《七略》的繼承。 而《隋志》所采用的圖書分類方法雖在理念上繼承了《七略》, 可實際上却繼承了梁阮孝緖的《七錄》, 卽運用經⋅史⋅子⋅集四部類目進行圖書分類的方法。 從《漢志》諸子略到《隋志》子部文獻繼承率僅有19%而已, 文獻消失率達到了74%, 這說明‘隋志’圖書館五本書中有四本是與‘漢志’圖書館無關的新書。 從具體的細目來看, 《漢志》諸子略 共著錄21家369篇作爲第三位的陰陽家到了《隋志》後連類目本身都消失了, 這反映出前漢時期流行的陰陽五行說隨着時代的變化而逐漸落沒的現實。 從《漢志》到《隋志》的道家文獻, 數量增大但種類趨于單一化, 幷從“經傳”向“義疏”演變, 這反映出漢代黃老學爲主的道家文獻, 到了南北朝時期隨着玄學風潮的流行演變爲以老莊學爲主的文獻的事實。 除了道家⋅雜家⋅小說家以外, 法家⋅墨家⋅縱橫家⋅名家等諸子略細目收錄圖書在《隋志》細目里的文獻量明顯減少了。 這反映出春秋時期占有主導地位的“諸子之學”到了南北朝時期已經失去了其主導學問地位的事實。
목차
2. ‘六分法’에서 ‘四分法’으로의 변화 과정
3. 子部 典籍의 문헌 계승률과 이동 양상
4. 세부 항목별 문헌 수록 관념의 변화
5. 나가며
參考文獻
中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