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這篇論文, 以前丶後蜀政權的都城成都爲中心, 探討都城史上‘禮儀城市’傳統的繼承與變化. 首先考察了成都發展爲一國都城的趨勢以及具備禮儀空間的過程. 成都城市史的巨大變化發生於876年高騈就任西川節度使之後. 高騈推行了大規模的羅城及城壕工程, 而成都具備了牙城丶子成丶外城的三重城的結構, 並加強了防禦功能. 第二次變化發生於前後蜀時代. 爲了具備皇帝都城的威嚴, 前蜀王建以大唐長安的皇城爲典範, 增修殿閣, 提高名號了. 值得矚目的是體現禮儀城市的特性, 建立了主要禮儀設施. 先設定了正殿會同殿連結於南郊圜丘壇的中軸線, 並以中軸線上的南北禦街爲准, 營造成左祖右社的禮儀空間. 如此, 成都共有皇帝居所宮殿與祭祀天地丶宗廟丶社稷等壇廟, 而正式具備了禮儀城市的規模. 爲了加強政權的正當性, 並解決現實政治的需求, 前丶後蜀政權在成都經常舉行了郊祀丶宗廟丶釋奠等傳統國家典禮. 值得注目的是蜀地本身, 地域意識頗爲鞏固, 而從外進入樹立政權的前丶後蜀, 獲得當地豪族和老百姓的支持, 專心尊重和收容禮儀和信仰所包含的地域性歷史意識. 因此, 屬於中祀的先代帝王丶賢臣丶名山大川等一些國家禮儀, 明顯顯示出區域化的傾向, 劉備和諸葛亮祭祀就是最主要的例證. 總之, 十國時期都城成都的案例看, 雖然都城仍然維持著禮儀城市的傳統性格, 而區域和民間因素的介入, 禮儀城市的傳統裏面已始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