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費孝通教授在『鄉土中國』一書中詳細解讀出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區域——鄉村社會所蘊含的諸多密碼, 而不同歷史時期ㆍ不同區域的鄉村社會賴以維繫的各種系統同中有異, 變化萬千. 姚春敏教授撰寫的這部『清代華北鄉村廟宇與社會組織』是解析中國山西鄉土社會系統的力作. 該書以清代山西晉城(澤州府)為場域, 以散落於澤州各個村落ㆍ散見於方志ㆍ文集等各種史料中的5,000餘通碑刻為歷史研究的原始資料, 對山西鄉村廟宇在時間ㆍ空間中的分佈, 澤州鄉村廟宇中的“社廟”(包括形成原因ㆍ認定標準ㆍ發展源流ㆍ主神選擇ㆍ功能特色等), 澤州鄉村依託“社廟”的鄉村社會組織“社”(包括社界ㆍ構成ㆍ功能ㆍ活動方式ㆍ與官府及他社關係等)進行了系統考察. 該書首次揭示清代村社組織內部的資金來源ㆍ流向及管理方式. 伴隨著“村社公產”的出現, 清代中期產生了早期村社之間的界限, 出現了村與村之間的空間爭奪, 標誌著獨立村社對自身認同的開始, 這一論斷對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的中國村落認同近代說理論提出質疑. 這部在中國學術界受到關注的佳作, 為什麼能取得成功?得益於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積極探索. 這部書的作者姚春敏, 是中國山西省運城人, 先後就讀於山西師範大學歷史系ㆍ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ㆍ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 獲得歷史學學士ㆍ碩士以及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為清代社會史. 現為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為撰寫此書, 她多次深入澤州鄉村, 進行田野考察, 搜集並整理了數千同歷史碑刻, 首次使用者占60%以上, 50%以上資訊完整. 此外, 她還搜集了數百份契約及家譜等民間文獻. 由此, 姚教授開始了從鄉村寺廟入手, 探討中國山西鄉土社會的學術之旅.


Review: Qīngdài Huáběi Xiāngcūn Miàoyǔ yǔ Shèhuì Zǔzhī by Yáo, Chūn Mǐn


[서평] 姚春敏, <<清代華北鄉村廟宇與社會組織>>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