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660年8月百濟滅亡以後, 唐和新羅之間開始產生矛盾, 因為有著滅亡高句麗的共同需求,兩者的同盟能暫時維持下去. 但高句麗滅亡以後, 羅唐同盟的瓦解已經不可避免. 唐朝在韓半島集中力量攻擊百濟和高句麗的同時, 西部的吐蕃開始擴張勢力, 663年5月滅亡了吐谷渾. 唐朝雖然在名義上做出了對吐谷渾支援的決定, 但因為戰略重心仍然在東部戰線, 因此對吐蕃的擴張做出了消極的應對. 高句麗滅亡以後, 唐朝的注意力開始移向西部. 唐朝對吐蕃威脅的嚴重性雖然有充分的認識, 但因為連年戰爭以及東部戰線仍然不安穩等問題, 仍然沒有積極的應對吐蕃. 670年4月前, 吐蕃攻入西域, 并佔領河西18州, 唐朝的戰略重心暫時轉移到西部, 以援助吐谷渾返回舊地為名, 出兵與吐蕃交戰. 在吐蕃入侵的同時, 東部戰線同樣不安定. 高句麗雖然已經滅亡, 高句麗復國運動卻發展起來. 在無法放棄高句麗舊地的情況下, 繼薛仁貴之後, 屈突詮被任命為安東都護, 負責安撫高句麗遺民, 670年4月, 唐朝任命高侃為東州道行軍總管, 任命李謹行為燕山道行軍總管, 討伐高句麗復興軍. 但因為唐朝的戰略重心仍然在西線, 所以唐朝在東線實際上并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唐朝也沒有對新羅做出任何讓步, 因為新羅擅自佔領百濟舊地而拘留新羅使者, 在高句麗舊地繼續維持安東都護府的統治, 出兵討伐高句麗遺民軍, 這一系列事件都導致了羅唐同盟最終走向瓦解. 唐朝不斷壓迫新羅的生存空間, 最終導致了新羅聯合高句麗遺民軍, 向親唐的靺鞨勢力發動進攻, 從而在自身與唐朝之間製造了戰略緩衝地帶. 值得注意的是, 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 新羅仍然沒有放棄使用外交手段來解決與唐朝之間的領土紛爭, 但是由於天氣原因, 兩國的外交聯繫最終斷絕. 唐朝任命薛仁貴為雞林道行軍總管, 出兵討伐新羅. 考慮到671年正月, 新羅已經得到唐朝即將進攻的消息, 最遲670年12月, 唐朝已經開始編成赴新羅作戰的遠征軍, 因此可以說670年年末戰爭已經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