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日本學者橋本萬太郞(Hashimoto, Mantaro J.)提出梗攝韻尾原爲舌面音, 通攝韻尾原爲捲舌音之說。他認爲聲母旣有明、泥、娘、日、疑五個鼻音音位, 那韻尾也應當有相對的五個鼻音音位。但常見的構擬卻只有脣[m]、牙[ŋ]、舌頭[t]三類輔音韻尾, 所以他認爲梗攝一些字的韻尾有可能是舌面音, 通攝字的韻尾有可能是捲舌音。本論文根據現代漢語方言和古代韓國漢字音資料等考察了橋本所提的這兩個學說是否妥當。考察結果發現梗曾兩攝的韻尾很可能原爲舌面音。這是因爲梗曾攝字在吳、贛、客家方言里大部分收舌頭韻尾[-n], 而且原屬梗曾攝的入聲字在北京及中原官話口語里都改讀爲[-i], 而江宕攝的入聲字則改讀爲[-u]。韓國漢字音資料也有用梗攝字標記臻山攝字的例子。而且這樣推論, 可以妥地解釋這些韻類在後代的演變。至于通攝韻尾原爲捲舌音之說, 很多學者還認爲舌上音的娘母實際上是和泥母沒有分別的。如果當時沒有捲舌鼻音聲母, 那就應該沒有相對的捲舌鼻音韻尾。所以本論文認爲這個學說還有待硏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