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中國共產黨於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第十六屆五中全會,本次會議的主要重點就是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內容體現出,中國改革初期由鄧小平所立之方針─「先富論」,已在本次「規劃」中轉換為縮小貧富差距、扭轉兩級分化的「共富論」。此一改變顯示中共當局意欲建立和諧的社會,讓更多國民能夠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的企圖。透過「十一五規劃」中共勾勒出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藍圖:在2010年實現人均GDP比2000年成長一倍,同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降低,單位能耗指標比「十五」時期末降低20%左右。同時城鄉就業數量增加,社會保障比較健全、貧困人口繼續減少,城鄉居民收入水準和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另外,就中共的習慣而言,一中全會一般在代表大會結束後立即舉行,帶有例會性質;二中全會往往承先啟後,到了三中和四中全會才開始在經濟建設上展開佈局,至五中全會則開始醞酿下屆的接班人選,所以外界對這次全會的人事案始終保持高度關注。但五中全會結束,最後並未決定人事問題,或者並未就此達成共識。對此各方解讀不同,部分觀察家認為,胡錦濤仍然需要江澤民派系的合作,來應付中國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官民衝突、以及腐敗問題;另外的人士則認為,此反應胡錦濤的謹慎風格,對於人事問題常採循序漸進方式。然而即在五中全會落幕之時,中共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對「衙內現象」的批判文章,要求中共領導幹部自身、配偶以及子女必須一起接受監督,內容中強調反貪污腐敗,而實際上暗指江澤民之子江綿恆身兼民間多職的不合法現象,加上江系人馬曾慶紅歸順胡錦濤之說,中共中央政治權力鬥爭,似乎較之檯面上更加複雜。但不論如何,眾觀察家均一致同意,胡錦濤的共青團系人馬,未來始終逐漸取代江澤民的「上海幫」,只不過在時程上,可能延後到「十七大」,方能徹底得到解決。


키워드열기/닫기 버튼

, ,

5th plenums of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11th Five-Year program,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harmonious society, 十六屆五中全會, 十一五規劃, 科學發展觀, 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