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漢代樂府民歌之所以具有迷人的藝術魅力, 除了詩人採取適切其情意表達的多種敍事技巧密切相關以外, 還取決於詩人對各種言語修辭技法自然, 靈活, 創新的運用。因此, 本文擬從語言修辭美學的角度來進一步探討漢代樂府民歌的藝術魅力。 比喩, 是詩歌創作中極其常見的一種修辭技法。究其原因, 大槪是因爲詩歌比其他文學樣式更需要借用形象來說話, 沒有比喩, 詩人往往難以將其複雜微妙而又不可捉摸的情感很好地表現出來, 從而也就不太容易給人以一種具體, 深切的藝術感受。比喩就是將兩個本不相關的事物放在一起可以比較, 尋其相似點, 以使所欲說明的事物更加明晰, 具體, 可感。 比喩用得好, 除了可以讓不易形容盡態的事物以一種具象化的方式展示其魅力, 給人以美的陶怡以外, 還加以使原事物獲得一種嶄新的, 擴展的, 特殊的, 或更準確的意義。 比喩的方法中最爲常見常用的是明喩, 隱喩, 借喩。 興和比一樣是詩歌(特別是民歌)創作中廣泛使用的一種修辭性的表現法。 它的主要含義是先說別的似乎無關的事, 再引出所要歌咏的事。比和興往往不易區分, 興是因物感觸, 似無心湊合, 比則是索物以將心中先存有的某種思想情感托附其上:“比類雖繁, 以切至爲貴”, 而興則因觸物才起情生意, 拿楊萬里的話說卽;“是物是事適然觸乎我, 我之意亦適然感乎是物是事, 觸發焉, 感觸焉, 而是詩出焉。” 我們欣賞這些高妙, 自然, 渾朴, 別致的修辭表現法, 就象置身於一片野花爛熳的原野, 一邊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泥土氣息(民歌都是深置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 自然生長, 開放出來的, 故而少見有彫琢之痕), 一邊採擷着這些絢麗迷人的小花, 眞有一種美不勝收之感。可以說沒有這些小花的修飾, 點綴, 漢代樂府民歌這塊詩歌原地, 是不會有讓人陶醉的藝術魅力。因此, 硏究漢代樂府民歌, 理應高度重視詩人們對這些修辭技法的巧妙運用。 <keyword>民歌, 明喩, 隱喩, 借喩, 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