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过去学者们从语法和语义的角度探讨汉语使役转换为被动的发展, 提出使役>允让>被动的发展模式。 但是允让义并不能说明“教/叫”字句表被动的演变。 本文从类型学的角度探讨汉语使役与被动兼用的来源。 世界不少语言中从使役到被动的演变过程当中经历了反身致使的阶段, 比如英语, 法语, 韩语等。 因此可能汉语也是经历了同样的发展。 其发展过程如下:“教/叫”字句表被动的来源是“教/叫”字前面表示致使原因的小句中, 有的包含了“教/叫”字句的受事宾语, 即“教/叫”前面的原因者(NP1)和后面受事宾语(NP3)之间存在反身(reflexive)关系, 即NP1和NP3是同一个对象, 或者它们之间有密切关系。 这时原因者的受影响性得到强化, 经过重新分析, “教/叫”字句转化为被动句。 谓语动词是强影响性动词, 或者使用结果补语等有界成分的使得被动意味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