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春秋》被認爲孔子所作, 所以歷代史家都自任了《春秋》的繼承. 編纂史書上, 《春秋》的繼承意味着史書不只是事實的記錄, 要宣傳王道、名分、道義, 幷要服務爲鞏固王朝的正統性, 儒家的理念. 在宋代,《春秋》的理念化到達了高峰, 此時期的史家通過編纂史書來宣傳聖人之意, 在這一點上, 沒有任何時代比得上宋代. 本硏究的起點由於爲了探討中國歷代史書中減少文學性的傾向,筆者以爲其原因在於繼承《春秋》的意識, 史書的義理化導致了歷史敍事的僵硬化、客觀化, 其過程中文學性越來越減少. 本稿以宋代歐陽脩《新五代史》, 司馬光《資治通鑑》爲中心考察了此問題, 而且論證了正統史書中文學性的減少引導了野史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