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研究元代漢語,需要先了解蒙文的句法,因爲元代漢語持有蒙文直譯體的語言特徵。有些學者對這個直譯體漢語在當時真實口語中的常用度抱有懷疑,把元代白話另叫爲“純粹白話”,但在這兒先不討論其口語性和常用度的問題。因爲目前還保留著眾多元代直譯體文獻,同時元代白話文獻裏或多或少出現反映直譯體的表現,所以這個直譯體漢語不能否認是元代漢語的主要組成部分。看以往研究,主要注重于-啊, -行, -裏, -上頭, -麽道-者等後置詞的用法,比如其來源、意味格、用例等。但既然說“直譯”,需要蒙文原文和漢語的對應關係,對這方面的研究,本人已有幾篇文章,這次主要討論形式上的問題。說形式,一般認為次要東西,但是如已把握基本內容的前提下,文獻的形式可以提供爲理解文章內容的寶貴質料。比如說“長生天氣力裏”裏面“裏”的用法,其實相當簡單,是與處格,但如提到其真正含義是甚麼、用現代漢語或者用韓文怎麼翻譯,反而很難說。我們重新整理“長生天氣力裏”類套話的出現情況,同時進行與蒙文原文的比較,可以發現直譯體裏面用同一個“裏”,而蒙文有與處格和工具格的區別,所以與處格用的“裏”和“-dür/dur”不能用工具格來理解,同時皇族的佈告文和非皇族的佈告文不能融通地放在同一個公文的款式裏。此文先討論以往研究文章和原文獻裏的錯別字情況,然後對佈告文冒頭的套話進行分類、出現情況,又討論冒頭套話當中“moƞk‘ɑ”的問題。這樣的研究對韓國歷史研究也會帶來一定的幫助,因爲高麗長達將近一百五十年的時間收到蒙元的影響,而《高麗史》等韓國史書裏記有許多蒙文直譯體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