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根據Hopper & Thompson (1980)所提出的‘廣义及物性理论’,背景性(grounding)与及物性(transitivity)有紧密的联系。有一種傾向及物性高的特徵出现在前景部分,及物性低的特徵出现在背景部分。该文同時還提出了能分析出及物性高低的10個参数。为了使前景信息焦點化而产生了时相範畴,这是跨语言的现象。带时相标记的句子可以说是前景化了的句子,也可以说是及物性高的句子。而背景句不能带时相标记,它与事件发展的时间性没有联系,只是以相关的前景句为参照點给前景句提供场面和详细情况。 因为背景性与及物性有紧密联系,我们認爲如果能把表‘过去’义的‘是……的’句的及物性高低分析出来,就可以说明在這個構式中與表‘过去’义有关的‘的’的性质。本文先把371個近代汉语中表‘过去’意义的‘是……的’句分为3種形式:受事位於句首的形式(A)、施事位於句首的形式(B)、‘是’位於句首的形式(C),再以10個及物性参数为依據分析了3種形式的及物性高低,从而得出了下列结果:第一,3種形式的及物性高低都不同,这意味着3種形式的语义-句法都不同, 先行研究中认为这3種形式的结構一样,只是通过焦點标记‘是’的位置来体现其不同的焦點而已。但是这3種形式及物性稱度不同,所以句子结構也应不同。第二,A形式的及物性高,出现於前景部分,而B、C形式的及物性不高,出现於背景部分。因C形式已语法化为表示过去义的句式,而‘的’的虚化程度相對來說較高。但A形式並未语法化为表过去义的句式,而‘的’的语法化程度也較低。因出现於背景部分的C形式不能带时相标记,在這種形式中‘的’就不能成爲时相标记。语法化程度相对較低的A形式中的‘的’則更無法成爲时相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