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本文分析了從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张謇(1853-1926)和金泽荣(1850-1927)两人交往過程以及互相認識的特徵: 汉文学的憧憬,箕子的後裔,宗主国的潜在意识,文化的连带感等等。 张謇和金泽荣兩人在官场上展现抱负的中途,虽然相互有不同的理由,不得不辭職, 而要走不同的路: 张謇选择了“實业报国”,金泽荣则选择了“文章报国”。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在朝鮮初次见面, 20年以後又再次在中國相见,同居南通, 两人的友谊因此而加深。两人对对方以及對方国家的认识视角从他们的這些相互交往中可以显现出来。 金泽荣选择亡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家的灭亡。但是與那些在国内饱受郁愤和耻辱,受尽挫折與之抗争的大多数文人不一样的是,他选择了去“有周公和孔子和经书”的文化大国——中国。这些文化连带感, 事实上是與他在记叙韩国历史过程中所保持的“箕子後裔”的意识以及中国和朝鲜同族一家的观点得到衔接的。 张謇以宗主国的观点,來关心,處理有關朝鮮的问题,但在个人的交友中則從文化连带感的立場來對待朝鲜文人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他特别支援从朝鲜来的亡命客金泽荣,并同情和理解他的“文章报国”的爱国行为。 中国近代有名的政治家兼实业家张謇,和饱受亡国的委屈而来到他国, 要“以文保國”的金泽荣,两人的文化交流, 已超越了单纯的友情,对中国和朝鲜长久的亲属性和认同性有着相互认识。這一點, 在他们交往後的一个世纪後,在紧密的多样的韩中交流过程中,对待相互认识问题上,还是能带给我们不少启示的。


키워드열기/닫기 버튼

金澤榮, 張謇, 韓中交流, 相互認識, 實業報國, 文章報國, 文化連帶感, 宗主 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