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一九七○年代在臺灣流行的“鄕土敍事運動”在臺灣文化的本土化旅程中蘊含廣泛的意義. 在此形成的“敍事認同”不止僅僅存在於文學範疇, 還包括音樂、美術、舞蹈以及電影在內, 跨文化體裁形成的. 一九七七, 七八年間爆發的“鄕土文學論爭”中鄕土文學派作家更加關注臺灣的歷史與現實, 紛紛提出有關臺灣本土意識的各種想法. 蘊含在鄕土敍事運動之內的文化本土主義色彩與現實主義敍述方法, 另一方面也影嚮到新的電影創作. 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六年間出現的“新電影”運動作爲知識分子的藝術運動,通過“體驗現實主義”來試圖反映臺灣人的身分認同. 新電影雖然在當時的票房價値不高, 可是對此後的臺灣電影給了不少影嚮, 幷且它參與國際影展奪得作為臺灣電影的代表性了. 本文的目的在於思索臺灣的鄕土文學敍事與新電影之間的連結與互動關係, 並試圖分析新電影的本土主義意涵是如何. 爲此, 本文大略在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第一, 以槪括鄕土文學論爭的踪由探討臺灣本土主義文化意識的形成及分化. 第二, 注重於比較特殊的新電影創作人與鄕土文學作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進而探索鄕土文學與新電影之間關於鄕土敍事的連結. 第三, 考察新電影的“自傳式寫實主義”敍述方法, 和本土方言的頻繁運用, 以及有關台灣人族群認同的描寫等等三個方面, 進而探討新電影所隱含的本土主義特點是如何.


키워드열기/닫기 버튼

台灣鄕土文學, 鄕土文學論戰, 新電影, 族群, 國族, 身分認同, 民族主義, 本土主義, 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