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上海在經歷1990年代的現代化過程中,隨着商業性大衆文化即“海派文化”的流入和周邊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形成了不同的上海文化。在這種情況下。對時代較爲敏感的上海廣播媒體,開始關注上海的新的變化,因此於1993年上海廣播電視臺國際部設立了專門紀錄片節目--“紀錄片編輯室”。他们掛起“追踪變革大時代,講述人生小故事”的旗幟,開始記錄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和各種社會現象。這表明紀錄片是一種能够更實際地傳遞現實的影像紀錄媒體,又是作爲電視媒體,可以掌握一個城市的社會文化特徵實質的比較合適的研究對象。因此紀錄片作爲一種承載一個城市的文化的媒體,是一個能够同时了解城市社會現象和文化特徵的主要窗口。 本文以1990年代上海廣播電視臺的“紀實頻道-紀錄片編輯室”及該節目播放的‘上海紀錄片’爲主要研究對象,了解一下“紀錄片頻道-紀錄片編輯室”爲紀錄片的生産和擴散進行了什麽樣的活動,與何種相關組織ㆍ機構形成了網絡,幷宏觀考察上海電視紀錄片的生産和擴散結構。爲此,將1990年代在“紀錄片編輯室”播放的紀錄片内容與當時上海的社會現象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特别是在1990年代“紀錄片編輯室”的作品中,以比較能够反映當時上海的社會問題和上海的文化特徵的作品≪毛毛告狀≫(王文黎,1993),≪德興坊≫(江寧,1992),≪大動遷≫(章焜華,1993)等爲主要對象,紀錄片中表現的上海的社會特徵和文化含義。同時通過作品分析,了解1990年代上海的社會變化與上海文化的本來面目及其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