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열기/닫기 버튼

此文探討六種漢譯≪金剛經≫所表現的諸般內容與特形式徵, 其硏究結果如何。一、鳩摩羅什譯文出於名詞形思惟方式, 與此相比玄獎譯文出於動詞形思惟方式。通過考察, 我們可以發現, 印度語與動詞形思考有密切關係, 而漢語與名詞形思考有關係。鳩摩羅什考慮中國的傳達性, 將印度的動詞形語言飜譯成中國的名詞形語言。二、鳩摩羅什等人有時爲了佛敎發揮宗敎權威, 在飜譯過程中把原的內容縮約或變形。而過了一段時間佛敎已在中國社會確保一定的地位, 不需要有意强化佛敎的宗敎權威, 因此玄獎等人把鳩摩羅什的舊譯改譯成新譯, 此新譯回復了≪金剛經≫的原來面目。三、佛爲何佛? 是因爲做了些什麽偉大的工作? 實際上佛給我們開導了的那個新途經, 不外乎回復到現在這個位置, 時時刻刻覺悟認識‘這個’罷了。所以如果有人問佛爲什麽偉大, 那我們只能用一個文章回答, 就是因爲佛無處不有。但是中國的文化環境裏, 人的偉大, 決定於他所作的偉大工作。鳩摩羅什重視這種文化特徵, 就把佛從原來存在的次元移過來, 在道德主義的次元强調他的偉大性。